渡海之约_竞图者们番外篇第4章双城交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竞图者们番外篇第4章双城交锋 (第1/1页)

    「中山?光廊」的概念在团队内部逐渐深化,朱若彤的初步模型已经能展现出那条贯穿建筑、引领向上的光明路径所带来的震撼力。然而,正当他们准备与国民党方面进行第一次概念汇报时,季允禾带来了一个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消息。

    「各位,情况有变。国民党方面决定将新党部设计案,改为一个更正式的限定竞图。」季允禾语气平静,但眼神严肃,「除了我们,他们还邀请了一个台湾本土的建筑师团队参与。」

    「台湾本土团队?」朱若彤有些意外,「是谁?」

    「领头的建筑师叫陈雅婷,共构工坊的主持人。」季允禾快速介绍着她蒐集到的情报,「四十岁左右,在台湾业界以擅长运用本土材料、融合在地文化与当代语汇而闻名,得过几个重要的本土建筑奖项。她的团队规模和我们差不多,但对台湾的社会脉动、政治氛围和施工环境,显然b我们更了解。」

    这个消息像一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他们不再是唯一的选择,而是需要与一个深谙当地脉络的对手同台竞技。

    「这未必是坏事,」戴继宸沉Y道,「有竞争,才能b出更好的设计。而且,这说明了委托方是认真在寻找最合适的方案,而不是单纯走个过场。」

    杨子晟哼了一声:「多了个地头蛇,麻烦肯定也多。他们肯定会打本土认同这张牌。」

    许之微则若有所思:「我们需要更深入了解这位陈建筑师的作品和理念。知己知彼。」

    第一次的概念汇报会,在台北一间简洁的会议室举行。戴继宸团队与「共构工坊」团队首次碰面。陈雅婷本人给人一种g练而沉静的感觉,短发,穿着简单的深sE衣K,眼神锐利而直接。她的团队成员也大多年轻,带着一种台湾文创产业常见的活力。

    双方礼貌X地点头致意,空气中却隐隐有电流窜过。

    汇报开始,戴继宸团队率先展示了「中山?光廊」的方案。朱若彤的动画细腻地展现了公众如何从城市街道自然地被引入那条宏伟的、充满光明的中央廊道,沿路感受历史展示、参与公共论坛,最终视线被引导向象徵未来的城市景观。戴继宸阐述了将「天下为公」、「民生主义」JiNg神空间化的理念,并解释了对青天白日徽等符号的cH0U象转译手法。

    国民党方面的几位代表听得十分专注,不时点头,对公共X的强调似乎颇为认同。

    轮到陈雅婷团队时,他们提出的方案名为「植迹?共筑」。

    陈雅婷的开场白直接而有力:「我们认为,新的党部建筑,不应是一个从天而降的符号,而应该是从这片土地生长出来的建筑。它必须真诚地面对这座岛屿的历史、地理与当下的人民。」

    他们的设计,以台湾常见的「骑楼」空间为灵感,将建筑底层完全开放给城市,形成连续的、遮yAn避雨的公共廊道,与周边街区无缝连接。建筑立面灵感来自台湾传统的「砖砌」工法与山脉棱线,使用再生砖与本地石材,呈现出既现代又充满土地温度的质感。

    「我们不使用任何明确的政治符号,」陈雅婷强调,「我们认为,建筑的力量应该来自於它与土地的连结,与社区的互动,以及对环境的友善。我们设计了屋顶农园、雨水回收系统,并将大量绿意引入建筑,让党部成为都市中的生态绿洲,实践一种更贴近土地、更永续的本土价值。」

    她的方案处处T现着「在地X」与「社区X」,与戴继宸团队宏大的历史叙事和象徵X光廊形成了鲜明对b。

    汇报结束後,国民党的代表们陷入了更深的思考。两个方案,一个着眼於跨越海峡的历史传承与JiNg神象徵,一个紮根於岛屿的土地认同与社区营造,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和对「中华文化」的诠释路径。

    「很JiNg彩的两个方案,」主持会议的副秘书长总结道,语气谨慎,「都给了我们很多启发。请两组团队根据今天的交流,继续深化设计。我们期待看到更完善的方案。」

    离开会议室,两个团队在电梯口短暂相遇。

    陈雅婷主动向戴继宸伸出手,语气平和却带着自信:「戴先生,你们的方案很有气魄,对历史的诠释也很有深度。」

    戴继宸与她握手,回应道:「陈建筑师的方案对在地脉络的掌握,令人印象深刻。」

    两人的对话客气而专业,但彼此都清楚,这是一场关於文化话语权、设计理念与政治象徵的正面交锋。一个试图连接海峡两岸的历史与未来,另一个则专注於岛屿自身的生长与认同。

    「这下有意思了,」回到暂住的饭店,朱若彤忍不住说,「感觉我们不仅是在跟一个建筑团队竞争,更像是在跟一种??社会氛围对话。」

    戴继宸站在窗前,看着台北璀璨的夜景,缓缓说道:「她提醒了我们,建筑不能脱离它所在的土地和人民。我们的光廊,不仅要连通历史与未来,更要能温柔地、实实在在地,连接起这片土地上的人心。」

    双城的故事,两个团队的交锋,才刚刚开始。这场竞图,早已超越了建筑本身,成为一场关於文化、历史与认同的微型缩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