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一十章 快赶上严老西了  (第1/2页)
    对於徐大龙,军统方面也十分熟悉,知道这家伙是个务实的人,喜欢钱。    於是军统总部就奖励了徐大龙10万大洋,还给了他一批特工装备,其中包括300枚定时炸弹。    徐大龙再次来到了重庆办事处,向负责人汇报了抓捕日军间谍的行动,并且上交了5万大洋。    负责人十分高兴,把这件事情向上级做了汇报,并且给总部发去了电报,要求总部对徐大龙等人进行通报嘉奖。    参与这次行动的那些盲人们也都获得了丰厚的奖励,尤其是提供了日军间谍真正的线索,导致日军潜藏在重庆的谍报组织被破获的高秉良获得了两百大洋的奖励。这些钱足够他颐养天年的了。    在重庆的事情已经办完了,徐大龙也就没有再留下来的必要,於是就向各方辞行,踏上了返回根据地的路途。    在路过宜昌的时候,徐大龙他们受到了杨将军等人的热情款待。    经过了上一次战役,川军第20兵团营救出了第九战区,司令长官的嫡系部队第18军,这件事情改善了忠秧军与川军之间的关系。第20兵团从此以後也能够从第九战区得到一部分补充,虽然b不上忠秧军的部队,但是对於川军来说,处境也是一个极大地改善,因此杨将军和第20兵团的将领们对於徐大龙都十分感激,对徐大龙等人的招待十分隆重。    他们不仅每天安排酒宴,还找来戏班子专门为徐大龙等人唱戏。    杨将军等人都是知恩图报的人,他们很希望能够帮助徐大龙做点什麽,他们一再表示,希望徐大龙提出要求,好让他们表达一下感激之情。    徐大龙喜欢钱,第20兵团b较穷,从他们那里捞不到什麽油水。宜昌城相对繁华富庶,里面还有很多徐大龙可以要的东西。    人才很重要,徐大龙就请杨将军等人帮忙,从宜昌城里动员了一批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人才,还招募了一批青年学生,一共有50多人。这批人才,对於增加马武山根据地各方面的骨g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徐大龙他们一直在宜昌城待了六天,杨将军等人才依依不舍地放徐大龙他们离开。    临行前,杨将军的夫人送给了林雪莹一副家传的翡翠手镯,叮嘱林雪莹要照顾好徐大龙,他们结婚的时候一定要通知杨将军和她,他们会准备一份厚礼,并亲自参加她跟徐大龙的婚礼。    林雪莹也被说得有些害羞,她也期待着有这麽一天,能够真正成为徐大龙的Ai人。    回到了根据地後,李云龙在家里摆上了酒席,邀请赵刚、张大彪、徐大龙到家里做客。    赵刚兴奋地说道:“大队长,你这次去重庆,可是发了大财。现在我的底气十足,别的不敢说,在咱们地下党的抗日武装里面,要说最有钱的部队,绝对是咱们马武山军分区。”    李云龙说道:“老赵,你这话说得不全面,咱们马武山根据地除了有钱,部队的战斗力那也没得说,绝对也是咱们全军战斗力最强的部队。”    张大彪说道:“司令员,我觉得还是咱们赵郑委说得对。若论有钱,没人b得了咱们。可是如果说咱们部队的战斗力谁也b不了,这话说出去,显得咱们有些吹牛了。”    李云龙说道:“张大彪,你他酿的这叫什麽话?若论打小鬼子的战绩,咱们马武山根据地打的一次次大胜仗,有哪支部队b得了?”    徐大龙笑道:“团长,我觉得还是参谋长说得有道理。其他的部队也打过很多大胜仗。”    李云龙说道:“徐大龙,张大彪,你们怎麽学得像赵郑委那样,说个话也怕这怕那的。老爷们就敢说大实话,部队的战斗力强不强,要看他打过哪些胜仗。咱们马武山军分区部队打的那些仗,谁不服拉出来b一b。”    赵刚笑道:“老李,你这毛病还没改,自己一个大老粗,还瞧不起人家读过书的人。张参谋长和大队长说你两句你没话说,就冲着我呲牙。我招你了,惹你了?你老李就是个不讲理的人,我上哪儿说理去?”    李秀琴在一旁笑道:“你们这些大老爷们,怎麽都跟小孩子似的,说着说着还吵起来了。”    参谋长笑道:“嫂子,没事,我们这些人在一块就这样。不过咱们司令员的确是个狗熊脾气,我不知道他在家里是不是也欺负嫂子你呀?”    李秀琴翻了李云龙个白眼,笑道:“再借给他个胆,他也不敢。”    徐大龙笑道:“这下我可明白了,原来咱们团长在家里是个气管炎呀。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众人都一起笑了起来。    李云龙有些无可奈何地说道:“秀琴,你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老爷们心疼自己的婆娘,不跟你一般见识,倒成了气管炎了。真是的。”    时光流逝,转眼间已经到了四月初。旱灾终於露出了它狰狞的面孔,华北大地上很多地方都乾旱无雨,春耕已经被严重地耽误了。没有了春耕,哪来的夏收?天灾正席卷而来。    由於徐大龙提前的预见,马武山根据地已经做好了准备,粮食充足,部队、机关以及根据地的百姓,都不会有饥饿的危机。    为了抗旱,自从去年秋收後开始,根据地各个村庄有条件的都已经打了深水井。尽管旱灾来临,军分区组织百姓们挑水抗旱,还发放了一部分粮食,也能坚持到夏季。种上的庄稼虽然不会有盈余,但是产量也足以维持正常的使用。    在华北其他的地区,乾旱已经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很多地方就连水井里的水也没有了,导致百姓们流离失所,背井离乡,逃荒求生。    历史上,这场旱灾极其严重,在河难地区根据记载,这场旱灾几乎涉及了大半个河难省,导致数千万的家园被毁,Si亡的人数达到900万人。    河北,山西包括绥远地区也大面积受灾,加起来也有数百万的百姓背井离乡,逃荒求生。    太行山根据地也有部分地区受到了旱灾的影响,由於徐大龙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