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80章 鸟过落粪 (第2/2页)
岁收,水稻一亩多不过三石,少者一石有余,唯有粪多力勤者,才能亩收四、五石。” 但是红薯却能在普通田地稳定在二石半到三石之间,对于明朝,实在是救命良种! 神女又道:“你当如何推广此物种植?” 天底下事情没那么简单,不是说亩产高,百姓就一定会迫不及待拿去种。 汉武帝那会儿,宿麦亩产是粟米亩产的两倍,但当时汉武帝推种宿麦依然很困难,从西汉推到东汉,两百多年,都没能彻底让小麦取代粟米,占据主导地位。 足以见得一个新粮种的推广难度。 朱元璋在得知地里种的是红薯,以及红薯亩产时,就考虑过这个问题。也知天上水幕会将他接下来的话传出去,就直截了当地说:“天下田税,官田亩税五升三合五勺,民田亩税三升三合五勺。重租田八升五合五勺,没官田一斗二升。其中,夏税以小麦为主,秋税以米为主。如今再添一税,为红薯税,并入田税之中,税收总额不变。至于红薯与麦米如何分配税额,尤需议定。” 水幕扬声,整个洪武天下因着这番话都乱糟起来。百姓高叫着好,欢呼声一浪大过一浪。 “太好了!” “太好了!” “我们能吃饱了!” 如果朝廷不把红薯纳入税收之中,他们也不敢种植,他们田地是要用来种小麦,种水稻,种可以交税的农作物,田税交不上,吃饱又有什么用。 现在就算收税,九成粮,一成红薯,他们也敢往家里田地种了。以红薯亩产二石半到三石的产量,就算只种一亩,也足够自己一季吃用! “真是老天开眼,神女开眼啊!” 他们欢呼着拥抱在一起,他们奔走相告,告诉一切没有看天空的人这件天大的好事。 红薯煮熟了。 光禄寺官员将红薯上桌,时间紧迫,他们也没办法把这种新食材玩出花来,只在请教过神兽五彩小蛇,知道红薯一整个都能吃之后,细细将皮削去,取出红薯rou切成小块,放在锅里煮。煮成汤,汁水粘稠,七八块小红薯rou在汤中沉浮,金黄颜色看得人食指大动。 刘基拿起汤匙,小心盛起一块红薯rou,缓缓喂进嘴里。 咀嚼那瞬间,瞳孔陡然扩大。 是面食口感! 可以当主食吃! 亩产三石米和亩产三石大豆,是两种概念! 刘基连忙站起来,走到宴席中央,行大礼参拜:“恭喜上位,贺喜上位,如此吉兆,定然预示我大明往后遇难成祥,甚少饥景。” 朱元璋刚咀嚼吞咽下红薯,知道他为什么这么说,便高兴得大笑:“哈哈哈哈!好!” 虽然刘基只是说句吉利话,不是真的觉得从此大明就高枕无忧了。 青霓也是轻轻咬一口红薯rou,连着甜汤一起咽下去。 就一个想法,煮的还不错,就是搞得有点像红薯糖水。 神女用绢子擦拭唇角,冷不丁说:“有宴无舞未免太无趣。” 朱元璋立刻:“俺去吩咐……” 神女:“你那御道,这两日是否无需用它?” 朱元璋点头。 “借你御道一用。” 神女将一条丝帛抛向空中。 丝帛飘来舞去,如翻涌不息的江涛,又是截断红霞的琉璃,光彩流离。 “啾——” 鸟鸣悠扬而悦耳。 那声音慢慢响亮起来,夹杂着翅膀拍鸣声。 人们惊呼:“百鸟……百鸟……” 百鸟自天边来,锦羽荡开一圈圈霞色,丝帛在羽翅拍动间抛来抛去,日光灼目间,百鸟朝拜神明。 羽色最艳丽那只鸟将丝帛衔回,飞至神女掌心放置。 “啾~” 百鸟朝拜…… 玛丽苏。 朱元璋瞳孔震动,呼吸屏住,他离那只鸟如此之近,却无法伸手去碰触。 那是凤雏么?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华彩的羽毛,不然怎么配在朝见神女时,从百鸟中脱颖而出,衔帛上前。 神女读懂他心意,轻笑:“去看看御道吧。” 那些鸟儿都从御道上飞过,一只接一只,直到如今仍有飞鸟翔来。 或衔鲜花,或抓瓜果,献与神明。 但这些都不是放在御道上,朱元璋心生好奇,让人去探查——神女借御道一用,究竟借了什么? 天下百姓也在好奇。 1 他们也看到了群鸟从天上飞过,而且不约而同都顺着一定路线前进,有心人留意,皆是御道上空。 御道那边到底发生了什么? 不一会儿,有甲士匆匆回来,神色古怪:“上位,御道上……尽是鸟飞行经过时,落下的粪便。堆积颇高。” 毕竟百鸟的“百”是虚指,表示“多”,不是真的只有一百只鸟。 甲士还以为上位听到这消息会不舒服,只是碍于神女所做,不得不忍声吞气。 然而上位听完之后,反而拍着大腿大笑:“好好好!这才是普天同庆!普天同庆,天下共乐啊!” 朱元璋借由水幕当场下令:“待百鸟散去后,特允百姓进入御道,将鸟粪拾走。” “哗——” 明土各地,种地的农人欢呼出巨大热浪。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模式。谢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