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00章 算不出结果也是一种结果 (第1/2页)
林剑锋迫于我的威胁“东皇殿大人”这几个字讲出来。 那一张刚毅的脸蛋羞耻得发红。 看着挺有意思。 我说:“喊我东皇殿大人有什么难以启齿的?” “幼稚!”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别那么刻板嘛!” 我调笑了他两句,提着木材,土灶,铁锅,烧开的井水,走向了主屋。 林剑锋打电话通知沈无霜送鲁班剑匣之后,他收起手机说:“我去隔壁院子里转转。” 这座老/胡同四合院,是由三个三间的房子围成。 院墙在主屋的侧后方,还有一个侧院门。 铁门紧锁,大锁都锈蚀了。 从这个侧院门出去,隔着一个天井,是另一个院子,也是三个三间的房子,里头一片荒废,却挤着四户不愿意离开的“人家”。 所谓“人家”压根就不是人。 我能弄到这个四个院当“相面馆”,除了因为我陈奇副总都主的身份之外,还因为这院子隔壁有这样四户“人家”。 一户等拆迁的老头老太。 一户找负心汉的母子俩。 另外两户打了几十年的冤孽仗,还在打的冤孽。 第一户退休的老太老大爷,是五年前去世的。 这俩老太老大爷生前,在上京别的位置,有三套房。一套给了儿子儿媳,一套给了女儿女婿,另一套他们自己住,还有退休金。晚年生活实际上挺好。 而这四合院,是老头老太太上世纪六十年代,厂里给职工安排的宿舍,到了八十年代,厂子倒闭,厂里并没有把职工赶走,任由职工们住着。 到了新世纪,这地方规划成了文化保留区域,这两人也拿了规划补贴,搬走了。 五年前,这老两口拼死又搬回了这四个院。 不管谁来做工作,这老两口就是一句话:落叶归根,除非弄死他俩,否则他俩绝对不走。 儿子儿媳,女儿女婿来劝,这俩老终于说了实话,惦记着这老/胡同万一拆迁呢?能给儿子女儿再多弄两套房。 不说这地方早规划成了文化保留区域,压根不可能拆。并且他们曾经也拿过搬走的补贴,就算是拆,跟这俩老也不会有半毛钱关系。 可这老两口却说:小孩子懂什么?他们经历的规划多得去了,说不定过几年规划就变了,只要拆,他们老两口到时候又能弄到一套房! 那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听了也动摇了。 琢磨着真像老头老太这样讲的,有个万一呢?这老/胡同真要拆,俩老人俩老职工住在这,说不得真能碰瓷到一套房。 于是乎,这老大爷老太太在拼命的情况下,赖在了这儿。 这院子年久失修,夏天热,冬天冷,生活环境是真艰苦。 不到半年,老大爷脑淤血去世,又过了一多月老太太也跟着睡过去了。 只到这老两口临死,依然惦记着打死也不搬走,要等拆迁分房子。 这第一户虽然是老人家,却是只死了五年的新鬼。 另外三户“人家”,都是上世纪的陈年老鬼了。 九十年代,外地一个年轻妇女,她丈夫跟着村里人到上京来打工,四年过去,头两年还寄点钱,后两年过年不回家,也不往家里寄钱了。那年轻妇女听村里人讲,她丈夫在成里又找了一个,于是找来了。然后租住在这个四合院,冬天煤气中毒,死了。 这女的要找负心汉。 阴魂不散盘踞在了这儿。 剩下两户打冤孽仗的,是七十年同一个工厂里的三个职工,都住在这里。 一对新婚夫妻,妻子怀孕期间,邻居也就是厂里医务室的医生,帮忙照看孕妇。一来二去的,丈夫跟邻居混熟了,丈夫勾搭上了邻居。 那孕妇发现后,用耗子药毒死了她自己,丈夫,还有隔壁那医生。 这两户,打了几十年不清不楚的冤孽仗,还在打。 林剑锋身手矫健的翻过铁栅栏,穿过废弃的天井,进了荒废的院子。 这家伙是儒门传人,子曰:敬鬼神而远之。 这家伙居然主动接触隔壁的“人家”,也不知道他藏着什么秘密? 不管是赖乞儿,还是林剑锋,留在身边都存在着未知不确定风险。 而我就是喜欢跟有风险的人和事打交道。 真的很期待,他俩闹出什么幺蛾子呢! 我提着两桶水,进入主屋。 中间一个堂屋,左右两个房间。 左边是卧室,右边是法堂兼书房。 卧室经过了修缮和重新装修,房门进去对面的墙上,笔走龙蛇的用冥文写着一个“道”字。 一张小四方桌,四张圆凳子,上头放着差距。 一个衣柜,再加一张卧榻,用来打坐和睡觉都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