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384章 龙凤呈祥  (第1/2页)
    送走王陵、阳城延二人,刘盈便独自走出清凉殿,站在了未央宫正殿外的瞭远台上。    双手扶着面前的石栏,居高临下的朝远方望去,刘盈的目光中,只写满了一阵又一阵疲惫,和感怀。    过去这两年,长安朝堂,发生了很多变故。    廷尉汲侯公上不害薨了;    奉常叔孙通亡了;    故代王,合阳侯刘喜薨了;    代相阳陵侯傅宽、淮南相汾阴侯周昌,也都薨了······    凡是太祖高皇帝一朝,以较高频率出现在先皇刘邦身边的近臣,几乎都老死了一茬儿。    而眼下,第二任汉相平阳侯曹参,也即将迎来人生的终点。    看着一个个熟悉的人,就这样一步步走向死亡,刘盈,根本说不上来心里的滋味。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刘盈为汉室精心打造的强盛之路,也在有条不紊的向前推进。    少府官营粮米,已经来到了第七个年头;其中‘代民储粮’一项,已经接近了历史使命的终点。    等再过两年,关中百姓将粮食代存于少府的数量,按照朝堂的预测跌破一千万石,少府‘代民储粮’一事,便可以彻底宣告结束了。    越来越多的百姓不把粮食存在少府,自也意味着越来越多的百姓,具备了自建粮仓储粮的能力;    换句话说,越来越多的关中农民,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的抗风险能力。    而关中的粮价,也在刘盈‘步步紧逼’之下,于去年秋收之后,正式跌破五十钱,来到了收购价四十钱、出售价四十二钱的历史低点。    没错。    ——如今少府官营粮米,每石粮食的利润,就是两钱;    相府国库、少府内帑各自能分到一钱。    超低的利润空间,自然也就意味着对农民超高的友好度。    毫不夸张的说,关中九成九以上的农民,已经不愁吃饱了。    非但不愁吃饱,甚至开始有闲钱去购买布匹,给家中妻小添置新衣了!    而少府的盈利重心,也逐渐从粮食,转到了早就开始展露头角的盐、铁,以及布匹之上。    盐自是不用多说,和粮食一样,属于百姓的生活必需品;    尤其是在刘盈开创性的以‘晒海得盐’,极大降低了粗盐制作成本的前提下,盐的利润空间,即便是在刘盈一压再压之后,也还是达到了骇人听闻的百分之五百!    ——一斤制作、运输成本不到三十钱的粗盐,能在天下任意一个地方,卖出一百五十钱的价格,而且还是手慢无!    至于铁,倒是在刘盈的可以引导下,并没有成为‘国营商品’,而是成为了少府内帑的战略物资储备。    着重需要提的,便是布匹。    此刻,站在瞭远台上,刘盈也能清晰的看到:在未央宫西北角的少府作室,仍旧有来来往往的织工,为已经织出的素色布匹上色;    而在刘盈看来,专门负责生产布匹,并拥有数量织工数万、各类官奴劳力十数万的东、西织室,就是汉室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中央印钞机!    和粮、盐一样,布匹,同样是生活必需品;    虽然没有粮食、盐那么不可或缺,也不属于前者那样的日常消耗品,但只要工业革命没有到来,汉室的布匹市场,就永远不会有饱和的那一天。    原因很简单:仓禀足而识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    ——再穷的人,也要有衣服遮羞;    ——稍微宽裕的人,就需要新衣撑门面;    如果条件允许,不会有人介意多准备几套衣服,再换得勤快些。    粮食官营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盐、布又无缝衔接,几乎是宣告了汉少府未来百十年内,都不大可能为了‘钱’而发愁。    而少府一边赚着钱,一边也没耽误刘盈富裕的神圣使命。    关中百姓,已经基本都能吃饱肚子了;    大部分关中百姓,都已经能穿暖,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开始有能力追求‘穿体面’了;    吃饱,穿暖;    两个看似稀松平常,实则却对封建王朝具有极高难度的目标,在刘盈领导下的汉室,起码在关中地区,逐渐接近于现实。    但在完成这一切之后,刘盈却丝毫不觉得兴奋,也并不觉得有半分自豪;    刘盈第一个想到的,是仍旧将自己所在长乐宫中,至今都还没走出宫门的母亲吕雉······    “陛下,可是又思念母后了?”    心绪飞散之际,一声稚嫩而又清脆的询问声响起,刘盈这才意识到:自己的目光不知何时,已经聚焦在了章台街彼侧的长乐宫内。    在那里,住着一个伟大的女性;    在那里,‘关’着一个华夏上下五千年历史上,最伟大的女性······    “朕无妨。”    难掩落寞的做出答复,刘盈却并没有回过身,任由刚满十三岁的皇后张嫣,将一面薄披风披上自己的肩头。    过去这两年,类似的场景,不止一次的在这处瞭远台之上上演······    “近几日,可曾去探望过阿姊?”    轻声发出一问,刘盈终是强迫自己从情绪低谷中走出,悠然回过身,背靠在瞭远台外侧的石栏之上,轻轻将张嫣就腰搂过。    看着娇妻在身前立时羞的满脸通红,刘盈心中的落寞,也不由得被驱散些许。    “去过了。”    “阿姊说,母后于宫中一切安好,还托阿姊问陛下安好······”    娇羞的作出答复,张嫣终还是耐不住羞意,轻轻挣扎着,从刘盈的双手中挣脱出来;    却也没走远,而是自然地来到刘盈身侧,同刘盈一样背靠石栏,轻轻揽住了刘盈的手臂。    听闻张嫣此言,刘盈却是再发出一声长叹,才方消散的落寞,又不由自主的爬上眉头。    有了过往这几年的适应期,张嫣与刘盈之间,错综复杂的辈分关系,也终于是在夫妇二人奇妙的默契下,得到了完美的解决。    ——嫁夫随夫。    太后吕雉是刘盈的母亲,所以张嫣,也唤吕雉母后;    鲁元长公主是刘盈的姊,所以张嫣,也唤刘乐阿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