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388章 少府开始上嘴脸 (第1/2页)
当刘盈乘坐着那辆全天下独一无二的黄屋左纛,慢悠悠抵达位于上林苑内的鲁班苑外时,参与今日常朝的朝臣百官,乃至并未参与朝议的一些元勋功侯,早已在苑外恭候。 时间,也从朝议开始时的卯时二刻6点,到了日上三竿的己时9点。 走下御辇之后,刘盈没多绕弯子:都随朕进去看看! 但颇有些出乎刘盈预料的是,刘盈想给朝臣百官看的哪些东西,却都被少府阳城延早早搬出了鲁班苑; 至于鲁班苑的苑门,却是难得一见的挂上了门锁······ “不至于此吧?” 下意识发出一声诧异的轻询,却见身旁的阳城延嘿笑着上前两步,附耳低语道:“陛下见谅;” “臣还是以为,鲁班苑内正为,而又尚未成之物,实在有些······” “呃,实在有些过于先进,不便展示·········”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听闻阳城延这一句颇有些凡尔赛,又隐约有些似曾相识的描述,刘盈只一阵抑制不住的畅笑起来。 待笑罢,又在百官功侯怪异的目光注视下收敛笑容,刘盈尴尬之余,也不由一阵感怀、唏嘘起来。 ——曾几何时,汉军将士人均一件赤袍、一杆长戟,却要面对武装到牙齿的虎狼之秦; 到后来,还是那件赤色军袍、那杆木柄青铜戟,才刚多出一件简陋的皮夹,便要面对霸王项羽麾下的精悍之卒。 再到十几年前,汉匈平城一战,太祖高皇帝刘邦极为阔气的召集了战车足足数千乘,势要与匈奴单于挛鞮冒顿一决高下! 怎料在中原无往而不利,只有狗大户才能装备得起的精锐战车部队,却在匈奴轻骑兵、游骑兵面前,被杀的丢盔卸甲······ 后世总有人以为:以汉室取得战略性胜利,并最终达成和平约定的汉匈平城一战,分明是以汉室‘小胜’作为结果; 这样一场小胜,即便是将汉太祖刘邦身陷白登之围的因素考虑在内,也绝对算不上‘屈辱’。 但这些人没有注意到的是:汉匈白登之围,之所以会被汉家历代君王奉为奇耻大辱,甚至被武帝刘彻作为‘北伐匈奴’之原定的,并非是那场白登之围; 真正让这场以汉室小胜作为结果的汉匈平城战役,被世人称为‘奇耻大辱’的,是华夏文明千百年来奉为‘无上利器’,乃至‘国之重器’的战车,被匈奴人的轻骑兵、游骑兵,乃至喜好下马rou搏的‘步骑兵’血虐! 就如同后世,那场由傻大木引起的河湾战争,让全世界都大手震撼,旋即便着手推动军事改革一样; ——汉匈平城战役,就好比匈奴人在汉室脸上,拍下了一个无比响亮的耳光,然后丢下了一句:大人,时代变了······ 从那一年开始,汉少府,就再也没有生产过哪怕一辆军用战车; 曾经装备部队的那数千辆战车,也在短短几年之内悉数淘汰,甚至有相当一部分,被熔炼成了曾经‘名扬天下’的汉钱三铢。 也正是从那一年开始,‘只有骑兵能打败骑兵’的观念,成为了深入每一位汉军将士内心深处的真理。 ——以一场极具讽刺意义的失败战役,换来的宝贵经验。 而今天,当命运的轮回倒退到汉室,汉少府阳城延,也说出了那句铭刻于华夏民族宿命中的‘过于先进,不便展示’时,多灾多难的华夏文明、刘汉社稷,势必要迎来新的转折点······ “诸公且看。” 刘盈正思虑间,一旁的阳城延早已走到鲁班苑外,那一圈摆放着格式军械的‘地摊’前; 但在看到阳城延手中那支箭羽时,刘盈却和大多数百官功侯一样,露出了兴致缺缺的表情。 见众人这般反应,阳城延却也不恼,只微笑道:“此三棱箭,早自数年之前,便已为诸公所知;且今,凡汉弓、弩之卒,亦皆以此三棱箭为常备羽失,确算不得稀有。” “然诸公有所不知者,乃往数岁,少府自石渠阁所存之先秦文档,查得秦少府,已有制此三棱箭之易法。” 面色澹然的说着,阳城延便见手中箭失放回身前的木箱之内,旋即回过身,从文吏手中接过一本厚厚的纸册。 “借此秦遗之法,往数岁,少府亦制此三棱箭簇,足有七千万余!” “且凡少府所产之弓、弩羽失,皆已制成箭簇、箭身前段、前身后端三部,可拆分重组之式。” “故凡日后,但吾汉家未临大军溃逃、无暇拾失之大败,则弓、弩之卒,当再无苦羽、失之缺······” 仍是以一副无比澹然的神情,道出这句令百官朝臣瞠目结舌的话,阳城延便笑呵呵的上前,将手中的册子交到了王陵手中。 “此,乃少府所产三棱箭簇之录;凡此册上所有,皆已存入长安武库······” 随着阳城延又道出骇人听闻的一语,人群中顿时有些嘈乱起来,百官功侯无不目光骇然的侧过身,于身边的人交头接耳起来。 ——七千万只箭簇! 什么概念? 按照每只箭簇重二两来算,这七千万只箭簇所耗费的铜,就重达一千四百万斤! 用这一千四百万斤铜,哪怕是完全不掺铅,也能得到起码六万万枚五铢钱! 若是算上铅······ “去岁,少府入口赋几许?” “天下始傅之民不过千万,每人四十钱,至多不过四万万······” “嘶~” “此三棱箭簇数千万,便当为少府近数岁之口赋所入啊?!” 听闻耳边,传来几位千石官员的交流声,阳城延却是笑着摇了摇头。 在刘盈登基那年,当刘盈提出,将口赋从每人每年一算,即一百二十钱,降低到每三人每年一算,即每人四十钱时,彼时的阳城延,确实对此感到rou疼无比。 这也不能怪阳城延小气,实在是当时,少府的财政状况太过恶劣; 即便当时,三铢钱已经被废止,少府也有了粮米官营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