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360章 我蛮夷也! (第1/2页)
“讨······” “讨贼檄文?” 卫满朝鲜国都,平壤城。 看着眼前,那名衣衫拦路,满面风尘,混身上下都透露出疲惫的武士,卫满只强自镇定的伸出手,结果那张明显沾有血斑的‘白’绢。 但在接过白绢之后,卫满的注意力,却几乎没有片刻,放在绢布上那封‘讨贼檄文’上。 此刻,卫满的关注点只有一个。 ——这面绢布之上,写的是‘讨贼檄文’,而不是战书! 说来这‘檄文’和‘战书’的诧异,就不得不提到自春秋之时,兴起于天下列国之前的‘君子之战’。 在彼时,华夏无论是内部征讨,还是对外征伐,都有几项必须要遵守的规定,或者说潜规则。 如开战之前,必须向敌方发去宣战书,道明己方将派出多少兵马,于何时、何地发起进攻; 若不如此,便会被天下指责为‘不宣而战’,有悖君子之战。 而收到战书的一方,也必须尽快做出决定:应战,还是求和; 如果是求和,那就应该在开战十五天之前遣使,向开战方乞和;若是应战,则需要按照战书上所指定的时间,将军队开进预定的战场。 这,便是‘战书约战’。 在双方都按时抵达战场之后,双方还需要进行交涉,商讨具体的开战时间,如某月某日什么时辰; 而到了真正开战这一天,即便约定的开战时间已到,双方都必须保证:在敌方列队完毕之前,不首先发动攻击。 这,则是‘不鼓不成列’。 战前如此,战后的规矩,那也是不胜枚举。 如‘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便指不攻击负伤者,且不俘虏头发斑白的老人; 又如战场之上,若是碰见敌国的君主,非但不能对其发动攻击,反而要恭敬的整理着装,下车下马,对这位帝国的君主行礼致意; 再如‘礼不伐丧’,则指敌国君主死去,亦或是遭遇洪涝灾害时,不能对其宣战等等。 到现如今的汉室,虽然这些曾存在于华夏大地的‘君子之战’,都已被某个孙姓兵法大家破坏的一干二净,但也还是有其中几项,至今都还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华夏文明; 甚至在未来上千年的岁月里,这仅存的几项关于‘君子之战’默契,也都仍被华夏民族恪守。 ——如两军交战,不斩来使; 以及:师出有名。 这,便是华夏历史上,‘战书’的由来。 与之相比,‘檄文’的出现却更晚,时代也更靠后,属于当今世界的‘新鲜事物’。 按照现如今,天下所公认的史料记载,华夏历史上出现的第一封‘檄文’,距今也才过去不到十年; ——汉七年,自立为西楚霸王的鲁公项羽,在垓下兵败之后逃至乌江畔,弹尽粮绝,无奈自刎身亡。 在项羽死后,为了使天下尽快恢复平定,汉王刘邦便发布檄文,向天下人宣示华夏文明再次统一,天下‘传檄而定’。 而此刻,卫满正捧在手中的,便是有汉以来,甚至是整个华夏文明史上,第二份被称为‘檄文’的文体。 尤其是这檄文前,加上了‘讨贼’二字,则更是让卫满一阵仓皇失神,不知该如何是好······ “讨贼······” “讨贼·········” “寡人,便是这数典忘祖,效身胡蛮,披发左衽,率兽食人之贼············” 神情呆滞的发出几声呢喃,卫满的面容之上,便悄然涌上了一抹极尽扭曲的苦笑。 在此之前,卫满从不曾想到过自己的所作所为,究竟意味着什么。 ——在东渡浿水,祈求箕子朝鲜收容时,卫满想的,是好死不如赖活着; 待后来萌生不轨之念,并一举颠覆箕子朝鲜社稷时,卫满所考虑的,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在被长安言辞勒令归还平壤,并不再攻伐朝鲜君箕准时,即便卫满派人和匈奴人搭上了关系,卫满脑海中,也从未曾生出‘数典忘祖’,自甘堕落为蛮夷的想法。 ——卫满命部下衣胡服、开左衽,都只是为了掩人耳目,避免引来汉室得注意而已! 甚至在某些时刻,卫满还会生出‘我比故主臧荼的儿子臧衍好多了,起码没有直接跑去草原’的想法,并为此沾沾自喜。 但此刻,看着手中捧着的这份讨贼檄文时,卫满心中所有的侥幸,以及往日对自己的欺骗,都在顷刻之间化为泡影。 华夷之防,并不在于是否投胡,而恰恰就在于卫满往日没在意,或逼迫不在意的那些细节之上。 即:衣衽向左开还是向右、头发是束起还是披散,以及,是否与野蛮划清界限······ “呵······” “我蛮夷也······” “我蛮夷也~” “呵呵呵呵·······”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一阵近乎癫狂的笑声响起,惹得殿内朝鲜群臣顿时面面相觑的看了看左右,最终又无不带着一种莫名担忧的目光,望向坐在王座前仰天狂萧的卫满。 “大王······” “我!蛮夷也! !” 一声低微的询问,却惹得卫满勐然站起身,面色涨红的望向殿内众人。 “都听到了?!” “——长安那孺子,说寡人数典忘祖,判汉投胡,甘为蛮夷也! !” 神情激动地说着,卫满不忘扬了扬手中那封‘讨贼檄文’,旋即在众目睽睽之下,一把将那绢布扔到了地上。 正当殿内群臣忧心忡忡的转过身,与身旁的人交换眼神的时刻,卫满终是深吸一口气,旋即目光猩红的在面前的长桉上狠狠一拍! “即为蛮夷,寡人,便也不必再顾着那些虚礼!” “——传寡人王诏!” 凄然一声厉喝,殿内众人赶忙将身杆一直,齐齐注视着拟诏御史快步上前,摊开手中竹简。 就见卫满又深吸一口气,旋即满是激愤的望向殿内众人。 “诏曰:狄夷入华夏,则华夏之;华夏如狄夷,则狄夷之!” “今吾卫满朝鲜得以立国,反不为刘汉所敬,已然不再为诸夏之流!” “故以此令,传召朝鲜上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