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真相的边缘 (第5/6页)
却被後方有人轻轻一带。 「你又来这里做什麽?」声音很轻,带着焦灼。林晚回头,是导师。他看了看四周,又压低声音:「这里近来真在维修,别靠栏杆。」林晚点头,忍住将「固定销」与「工单」说出口的冲动。导师像要说什麽,最终只是长长呼了一口气:「有些东西,不是每个人承受得起。」说完便转身离开。她站在原地看他背影远去,心里忽然浮起一个不合时宜的念头——导师知道的,恐怕b他愿意说的多。 夜sE收拢时,她回到宿舍,先把谱与录音笔藏进锁cH0U,才拿出那枚x针在台灯下细看。背面「0411-1913-S」刻得极细,末尾的S刻痕较重,像刻字的人在最後一笔犹豫後又加了一力。她把x针与谱上的「主题与变奏S」叠放,两者在视觉上产生一种诡异的对齐,彷佛x针是谱面的一个定位符。她抓起手机,翻出校史室拍的那页「校际预演」,再次确认右下角的署名——S.B.C。她在备忘录写下:「S=沈柏晨?S也是版本?x针是他的签名?」 讯息在此刻跳出,是沈予安:「晚自习别去,我听说今晚总务要巡理科楼。」下一秒又跳一条:「对了,我帮你打听到一个地方——旧影像室还在,影像社以前的底片放那。你不是说想看校刊原档吗?」林晚心口一动,立刻回:「在哪一栋?」沈予安飞快回:「图书馆地下层,楼梯後面那道银sE门,门把松,能拉开。」对话方框还没收起来,门外就轻轻「嗒」了一声。她走过去开门,走廊空无一人,地上的光和影把瓷砖分割成棋盘,只有门缝间塞着一只白信封。 她带回桌边打开,里面躺着三样东西:一段红sE鞋带、一道影印出的椭圆私章样本、与一条用铅笔匆匆写下的短句——「章在总务,不在卷宗。」鞋带的质地是旧款扁带,染sE略微褪,与照片里鞋尖上那抹红的饱和一致;私章的影印像是从工单原件拓下,上头的字模糊,唯有章边饱满,像是压得很用力。她把鞋带小心装进透明袋,再拿出早上cH0U屉里的工单影印,将章影对齐。形状吻合,唯一不同是工单上的章边缺了一小口,而这张影印的章边完整——意味着真正的章可能仍在使用,并非「报废」。短句的字迹略颤,像是匆忙之间用左手写就。她想起看台下那个人手腕上的黑sE绷带,心底的线又往那边牵了一寸。 时间已过七点半,宿舍楼下的草坪吹起夜风。她把东西收好,关了台灯,躺在床上却难以阖眼。闭上眼,耳边像又浮起十三分钟那个节点时的气音——「别弹了」。声音低、冷、带着一点习惯X的尾音上挑。她忽然坐起身,翻出校刊那张舞台照,把右下角的摄影署名放大——S.B.C。摄影习惯会带进声线的语尾,这是影像老师说过的玩笑话,可她在脑中同时拼合了另一个画面:晚间在看台下的那个影子,右脚鞋尖磨损得很严重,像是长期踩踏踏板留下的痕迹——那是钢琴习惯,不是摄影习惯。 她决定把两条线拆开走:一条往「章」——明早一开门就去总务课,以申请借阅工务报修纪录为名,实际b对章边缺口;另一条往「片」——今晚趁图书馆闭馆後那半小时空档,去旧影像室找校刊原底,看看四月的底片边缘有没有手写注解。她将手机调为震动,披上外套,从後门溜下楼梯。宿舍後的步道通往图书馆侧门,路灯把树影切成细条,脚下砂石被鞋底碾得很轻。 图书馆地下层的走道冰冷无声,银sE门把松得出奇,往上一提便应手而开。室内弥漫着老药水和相纸的味道,架子上摆满标签盒与散落的药槽。她开手机微光,沿着标签找年份与月份,手指在「校刊—照片—三年前—四月」的盒子上停住。盒内是三卷底片与几张放大样。她把放大样摊在灯箱上,第一张正是那张舞台照,角落写着铅笔注记:0410-P1-S。第二张是走廊远景,注记:0411-19-S。第三张是後梯转角,画面空空,角注:0411-1913-S。她的指尖在「1913」上停了一下,心脏很轻地一跳——与x针背面的刻字严丝合缝。 她把第二张走廊远景往上提了半寸,仔细看暗角,光线最淡处隐约有一截影子边缘,像有人站在镜外。但真正让她倒x1一口气的,是第三张:後梯转角的石梯边缘上,被铅笔圈了一个几乎看不见的小点,旁边写了一个缩写符号:R。她顿悟到这个R很可能是「Red」,也可能是「Right」。底片边缘的手写,笔画力道重,与她手上章影的笔触相近——写这注记的人,习惯在纸的边上「落款」。 灯箱忽然一闪,像有谁碰了电源。她把底片迅速装回,正要合上盒子,门口传来极轻的鞋底摩擦声。她把手机光按灭,退到器材柜影子里,屏住气。门缝下的光像波纹流动,停了两秒又滑走。她抓紧了帆布包的带子,直到走道完全归於静默,才慢慢吐出一口气。 回到宿舍楼下时,夜风带着泥土气,一盏路灯忽明忽暗。她指尖还残着相纸的粉感,脑海把方才的注记与谱面、录音、工单重叠起来:「0411-1913-S」这组码已经不只是一个时间点,它像一串座标,把人、场、物钉在同一条缝上。她仰头看了一眼远处理科楼三楼黑下去的窗,心里明白——再往前一步,就要把「S」从缩写念成全名。而在念出之前,她还需要最後一个铁证:章的缺口,是否与工单上那枚吻合。 1 她攥紧口袋里的透明袋,里面的红鞋带在指节间轻轻摩擦,发出细小的声响。她不确定那条匿名线在推她靠近,还是在引她离开,但她知道,时间序她已经抓紧:明早总务,午间影像室补拍注记,h昏前回到後梯看光线角度,夜里——她要在琴房里把十三分钟的版本再弹一次,这次不是为了遮断声音,而是为了把那句「别弹了」从录音里拖出来,对上某个人的声线。夜风把树影吹成一地碎片,她回头快步上楼,脑中每一条线都已经系好,尾端只剩下一个名字,等她亲口叫出来。 Part5|十三分钟的门 清晨的总务课还未完全开灯,窗帘半掩着,一条细长的光切在地面上。柜台後的柜子被擦得发亮,铁皮架上堆着标记着不同月份的报修卷宗。林晚捧着申请表,语气礼貌而克制,说明要b对三年前四月的工务纪录。GU长翻了翻她递上的表格,目光在她身上停了两秒,仍旧起身去架上cH0U出对应的纸箱,放到桌上让她翻阅。 她戴上棉质手套,一份份将工单排开,视线在章角与日期上快速掠过。第三十一本时,她看见了熟悉的格式与字样,正是理科後梯栏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