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21 曾国藩兴兵北上 (第1/2页)
旌旗招展、鼓号连天。马蹄铁践踏在官道上发出一阵阵沉闷的声音。连成一片就像夏日里的暴雨一样从远方无边无沿的压了过來。 人若上万无边无沿。更何况两万骑兵组成的人‘潮’滚滚向前。这是曾国藩手中吞金的怪兽。这是湘军最核心的力量。别说现在的世界已经是火枪统治了一切。在西方列强的军队建制中。骑兵依然是王者。在汽车和坦克沒有发明出來的时代。骑兵依然控制着战争的节奏。 “臣曾国藩愧对朝廷信赖。剿灭捻军之战挫折颇多。此次进京当亲自向皇上太后谢罪……臣又闻塘沽之地有‘乱’臣贼子勾结洋夷作‘乱’。乃至大清绿营几乎全军覆沒。臣闻讯五内俱焚。今当提两万‘精’锐北上。uc书盟第一时间更新入京城述职之后当直扑塘沽。诛灭贼匪……” 就在今年的四月在山东菏泽。僧王僧格林沁全军覆沒于此。此一战让捻军声势震动天下。甚至连洋人都惊呼。僧格林沁虽然排斥西方但是作为战场上的统帅他还是合格的。是称职的。如此悍勇的将军陨落于此。可见清朝并沒有有效的稳定国内政局。 正是僧王之死让朝廷颜面尽失。在数道强硬的圣旨催‘逼’下。曾国藩的湘军主力。还有现在刚刚崭‘露’头角的李鸿章的淮军主力。全都尽数北上。从河南一直到山东各个方面挤压捻军的活动范围。战火一路向北烧去。 但是让人惊讶的是。灭天国风头大盛的百战湘军。更多更快章节请到。在遇到捻军这股流寇之时却打的束手束脚。甚至让李鸿章手中依然弱小的淮军给抢了风头。这里面的深意可就值得琢磨了。 这里面的道理肖乐天早就分析过了。曾国藩无法就是想养寇自重罢了。五十万湘军的出路还沒有想好。如果现在沒有了匪患那么这些军队的地位也就尴尬了。 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曾国藩也希望李鸿章这个徒弟的淮军能够起來。多立点战功至少能在朝廷哪里分分谤。免得皇族眼睛老是盯着他一个。 就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让整个平捻战役打成了一滩烂泥。朝廷和湘军最后形成了麻杆打狼两头怕的局面。 就在所有人都认为1865年同治四年将要在这种沉闷无比的气氛中度过之时。uc书盟第一时间更新肖乐天的这个大清国的搅屎棍。突然出招了而且一上來就是大杀招。一套组合拳打出來。看的曾家兄弟目眩神‘迷’。 “好一个二鬼子。不愧西学宗师的称呼。这小子还真沒有吹牛……拿酒來。”当曾国藩手里捧着第一份民知报和各种版本的传单、揭帖之后。他算是彻底的醉了。 曾国藩和他最出‘色’的的九弟曾国荃。是晚清排的上号的顶尖政治人物。他们要是看不明白肖乐天的套路。那可真是白活了。 “著书养望、挟洋自保、渗透琉球……这些都不算完。现在居然还敢‘私’练新军、偷印洋人的报纸。他想干什么。想从朝廷手里抢威望吗。这个男人野心大的沒边了……” 曾家兄弟根本就不在乎肖乐天手中那点可怜的军队。几百人的陆军就算全是西式训练、洋人装备也不过就是几百人。顶天算肖乐天自保的卫队。那是翻不出什么‘浪’‘花’的。 但是肖乐天搞的这个报纸可是大杀器。现在大清的民心本來就不稳定。哪里架得住他这么拆台啊。看看这上面的抹黑、爆料吧。一条条全都是百姓最关心乃至最痛恨的事情。这算是把臭水塘里的沉底淤泥全给翻腾出來了。 “好好好。这时运來了真是城墙都挡不住啊。有了肖乐天这么一搅合。就有咱们回旋的余地了……老九啊。去点两万兵。今年咱们要在北京城过年了……” 大帅虎躯一震。整个大清的天下都要震动。仅仅三天时间。湘军各营‘精’锐骑兵全部汇集到大帅旗下。当两万骑兵启程北上那一刻。满清官场就如同落下一枚重磅炸弹一样。所有人都被炸傻了。炸懵了。 “曾剃头要造反。曾剃头造反了。他要带兵‘逼’宫。整个直隶谁能挡住他的两万兵。绿营还是八旗。难道指望京师里的虎枪营、善扑营。” “苍天啊。大清这是怎么了。日子刚刚好过一点。怎么就不让人消停呢。去太庙。去太庙哭祖宗去……” “叛贼啊。这是叛贼。他曾国藩也是儒家养大的读书人。怎么能不知道廉耻。怎么就敢造反呢。忠孝都不要了你还算个人吗。” 整个中原腹地凡是知道这个消息的人。九成都在哭骂。但是那又有什么用。曾国藩的军队谁敢阻拦。地方官府就差挂印而逃了。 从菏泽北上。经过聊城、德州再奔沧州。等到了沧州可就有两个选择了。偏西一些就能直奔京城。偏东一些就能直奔塘沽。也只有到那个时候才能看明白曾国藩的用意。是造反。还是真的來镇压叛‘乱’。就看他如何选择了。 骑兵行进永远是快速的。当京城得到曾国藩北上的消息之后。这队两万骑兵已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