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第二局〈悲酒局〉 (第1/1页)
「情若为劫,义若为债,江湖恩仇谁能解?」 致「你」的第二封信 【一】 我不饮酒。 非忌口,亦非避X,实因一杯悲酒,曾葬一城英魂。我记得那个寒冷的冬夜,北境狼烟四起,我与游济在雪地中并肩而行,他曾开玩笑说,等战事平息,要痛饮一壶家乡的梨花白。那时我们都以为,只要坚持「义」道,便能全身而退,却未曾料到,这份「义」最终却成为他牺牲的注脚,那杯酒也永远成了我心中难以启齿的悲怆。这是我写给你的第二封信,亦是对那个名为「葬酒镇」之地的纪录。它不该被世人遗忘,更不该被定义为「异端之镇」——因那里,埋着真正的忠义。 我抵达葬酒镇时,正值小寒。镇口无人迎接,唯见一樽满是裂痕的酒樽横倒於地,上书残字:「无酒,不成情义。」那酒樽像是经历了无数风雨的洗礼,每一道裂痕都诉说着一段沉重的过往,暗示着此地情义的厚重与其所背负的伤痕。 我知,这一局,非关命理,而问——情义为何物? 【二】 镇中人,一杯一命,尽诉浮沉。 葬酒镇有一规矩:「客入,先饮。」 我坐於「醉忘楼」,未及开口,老掌柜已斟上一杯:「此酒名问劫,饮者须应一问。」酒Ye琥珀,散发着浓郁的陈年酒香,却隐隐透出一丝铁锈般的血腥气,令人闻之便感心头一沉。 我未拒。甫入口,一GU烈焰直冲心肺,唇边苦涩,x中却有记忆翻涌而起—— 是那年初入唐皇教,与教中弟兄「游济」征战北境,血溅沙场,共约同返。游济,那位X情豪爽、重情重义的战友,他曾为了掩护我撤退,毅然选择独自留下阻敌,最终在血泊中倒下。那份义无反顾的牺牲,像一根刺,深深扎在我心中,让我质疑,为「义」所做的「选择」,是否终将「负人」,是否真的值得。 「你问什麽?」我望向掌柜。 他道:「你是否曾,为义而负人?」 我轻轻放下酒杯,道:「原以为情,不该负人,却终不了义。」我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久远的叹息。 他沉默片刻,唏嘘一笑:「如此,你可上酒楼三层,见酒主。」 【三】 对饮者,酒剑双绝「辛酒歌」也。 登醉忘三楼,挂满千杯空盏。每一步,都彷佛踏在回忆之上,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酒气,夹杂着岁月的沉重与无数不为人知的悲歌。主位之人,身披朱红破袍,虽杯盏未离手,但双目微醉下是锐利如炬。 此人曾为南疆三军统帅,後叛国、潜逃、设此镇,传言为J。世人皆以「叛徒」定其罪,将他的命运书写成一个为己背义的W点,却不知这份「命定」是权力一手捏造的假象。 既已对面,不急动手,只问:「可否借酒一问?」 他仰首一饮,然则凄笑说道:「借!」他的眼中闪过一丝痛苦,却又带着解脱般的决绝。 我展扇而坐,问他:「你叛,是为己,或为人?」 他回:「我所以叛,原因在——不背叛。」 其人未出剑,却已入我局。他这句话,已然道破了自身忠义的底sE,他所「背叛」的,不过是强加於他的错误「命运」。 【四】 酒局开杀,情剑三问。 辛酒歌探问我饮酒目的,取剑而起,剑名「醉言」,鞘画血梅。剑身轻颤,发出细微的嗡鸣,彷佛诉说着无尽的冤屈与不甘。 他问:「若你所信者要你杀我,你杀否?」他的剑尖直指我眉心,醉眼中满是质问。 我未答,反扇而起,封他剑意,答:「若你所Ai者令你负义,你舍否?」我的扇影如风,柔韧却刚强,轻巧地化解了剑尖的凌厉。 他剑出如怼,三招b近,似醉实怨,剑气夹带酒烈真意,我步画半圈,见空中酒气被剑气催发成阵,四周化烟为氤氲酒炉。这酒炉不仅是物理上的困境,更是JiNg神上的压迫,试图将我内心的「义」也熔炼,让我如他一般,在选择与牺牲中挣扎。 我拂袖扇挥,启「风生·解义」,终於酒旱现甘霖,剑光没不再。此招以风化解酒气,以柔克刚,破除了他剑气中裹挟的怨气与酒意,使其无法再影响我的心神。 当下酒碎、剑断、人还在。 方才他三剑三问,我已三扇三答。 我问他:「你之所为,真为叛?」 他凄然未笑出声,眼泪却已早落,言道:「我守之者亡,忠无所归处,彼国非我国,彼义非我义。」他的声音沙哑,每一字都带着十三年来的沉重与悲怆,彷佛将所有委屈倾泻而出。他曾亲见同袍为了保全妻儿,在敌军屠刀下被迫低头,而他所坚守的国家,却要求他去屠杀手无寸铁的降军家眷,那份撕裂的忠诚,最终迫使他选择了被世人称为「叛国」的「不背叛」。 【五】 酒醒,翻案。 原来他非叛,乃因不愿遵命屠城,去杀降军三百家眷,反被诬罪成「通敌」。其潜逃十三载,於此镇设局,收留诸亡命忠将,藏之酒馆为伴;诸酒nV实为剑客,尽为当年忠义之人。他们的故事,每一杯酒都是一份不为人知的忠魂,每一声剑鸣都是对「命定」的无声反抗。 我摺扇抱拳,为其撰文翻案,书信一封寄之。我以笔代剑,将这桩被扭曲的历史,从被「权力」和「命定」所书写的伪史中翻出,还其真实面貌,这本身就是一场对命运的拨乱反正。 後问:「此情唱了,辛酒可再歌?」 他轻声言:「我愿饮,却不愿再问劫。」 听之相视一笑,无须多语。 离开时,他远远敬我一杯。 那杯酒,想当然尔为「释怀」。 【六】 信末。 你问我此局意yu何为? 我说:「义不该Si於误会,忠不该埋於丑名。若命为人定,那历史,谁能翻?」 诚如,我不必翻天,但可翻笔。笔即命,笔即竿。我所做的一切,不是简单地为一人昭雪,而是在证明,被他人所「定」的「命」,是可以被意志与真实的力量所改写,这本身就是一场对命运的挑战与重塑。 第二局毕。第三局—— 我将进入中原「铁塔山城」,探一桩关於「命被伪装成选择」的局。 你,该开始紧张了。 风尘骄子玉天玑寄书於葬酒镇千盏之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