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一九二零的画框 (第4/6页)
那个小变奏只有他会做,别人模仿得了手型,模仿不了呼x1。」 林晚接过,指尖一阵发凉:「谢谢。」她把随身碟放进内袋,视线却没有离开他,「我还需要一样东西。」 「名字?」他像是早有准备,却没有立刻给出,「你会自己看见。」 她没有争辩,换了个方式问:「代拍的那个人在带子里出现过两次,一次是白闪前的袖口,一次是白闪後的鞋带。我需要他的位置,不需要他的答案。你能告诉我,他站在哪一格?」 沈柏晨沉默了几秒,指尖在立柱的水痕上划了一道很淡的线,最後指在第三段转角内侧靠右第三个步级边缘:「这里。他站得很靠里。」 步级边缘。靠里。她把这两个词写进脑子,像在谱上标一个重音。她忽然想起一件事:「那晚,谁有权把半封闭的理科楼後梯打开?」 「总务。」他没有犹豫,「还有临时借调的活动纪录组。觉得危险会打电话叫校安一并来。」 活动纪录组。她记得影像社老师说过校庆时谁来帮拍,也记得学生会资料夹里那张「临时外勤名单」。一条原本不在她计画里的支线,忽然在此刻自己弹出来,像一根被拉到极致的弦自己发出声。 雨停了,天sE反而更暗。她把红鞋带收回,说:「今晚不在这里待太久。明天一早我们去总务,带章;我去学生会拿外勤名单,对别针;午休去影像社转你这支随身碟的音轨,对呼x1;h昏——」她抬眼看他,「h昏我去教务处。」 「你要去问谁?」 「问签核工单的人。」她顿了顿,「也问签到表上画圈的人。」 沈柏晨没有阻止,只淡淡说:「小心。」 她点头,准备离开时,楼梯底突然传来两道脚步声,一快一慢。她与他对视一眼,几乎同时退入Y影。两个男生的声音从楼下传上来,谈论着明天的班际球赛,其中一人的语速很快,字尾常常弱掉,另一人说话拖尾略长,像是在习惯X地「收句」。他们路过第三段转角时停了一秒,靠里那个人抬手指了指栏杆:「这里之前丢过人。」语气轻飘,像在谈别人的事。靠外的那个笑了一下:「别乱说,现在有巡楼。」 脚步声远去,楼梯井恢复空气在往上走的单调声。林晚从Y影里走出,看见刚才被指过的那一格步级边缘有一道很浅的新痕,像鞋底细纹在Sh石上留下的一笔。她没有去踩,只用目光把那个位置记住,像记住一个会反覆出现的和声。 夜自习前,她回到宿舍,打开电脑,先把随身碟里的「PRE-0410」备份,cH0U出十段不同长度的呼x1点,标成A到J,做成一张声纹对照表,留待明天用专业机器再做b对;又把迷你带「一九二零」的袖口帧与鞋带帧分别导出,放在同一资料夹里,命名「袖」「带」。做完这些,她才把手机打开,看到一条来自陌生号码的新讯息——只有三个字:「别再翻。」 她看了足足十秒,才按下电源键把萤幕熄灭。她没有回,也不打算回。她把手机收进cH0U屉,转而拿出那枚x针,别回外套内襟最高的一个扣眼——那是她给自己定的拍点。她照例在黑里练习把明天的每一个步骤默念一遍,从总务到学生会,从影像社到教务处,每一个门、每一张表、每一个对应,都像一个接一个的音,按顺序落下去,才会让这首曲子走向「主音」。 熄灯时间到时,宿舍一层层静下去。睡意没来,她翻过身,盯着窗边那一小块更黑的黑。就在她几乎要起身再整理一次资料的时候,耳边轻轻响起一段极短的旋律——不是幻听,是她在琴房听了太多次的那个前奏。她没有惊慌,反而把呼x1放慢,像在台上等指挥落bAng。旋律只出现一次,便消失,像是一句只对她说的叮嘱:明天,按拍走。她在黑暗里轻轻点头,替自己在空气中放下了一个看不见的重音。 Part4|签核与声纹 早自习前的风很薄,理科楼外的旗绳被拉成一条紧线。林晚把资料夹靠在x前,照昨夜的排程第一站直奔总务课。柜台後的GU长还是捧着保温杯,眼皮半垂。她先递上申请表,说为校刊专题b对工务纪录,话音未落,门边传来脚步——沈柏晨准时推门进来,将那张原件工单双手奉上。 GU长抬眼,看纸、看章、再看两人,没立刻表态,只把cH0U屉里仍在使用的椭圆私章与印泥一并取出,当场盖了一枚在白纸上。章边饱满圆滑,唯独在「西北」位缺了一小齿。沈柏晨把原件工单上的旧章角与新印对齐,两者缺口像两块互补的月牙,严丝合缝。GU长沉默两秒,轻轻把纸往後一收:「这张工单的申请人栏位为何只有首字母?」 「申请时窗口人多,我……省写了。」沈柏晨坦白,声音放低。 GU长盯了他一下,终於把工单与b对纸分别装入透明套,交给林晚:「借调影印,下午务必送回。理科後梯今天封闭维修,你们不要靠近。」话很平,却像在文件上盖了第二枚章,提醒也记录。 出门那刻,走廊的光略一晃,像有谁从窗外Y影下掠过。林晚下意识侧头,三楼一带空无一人,只有风把窗牌轻轻敲出一记金属音。她把工单放入资料夹最内层,对沈柏晨说:「下一站学生会。」 学生会借阅室里堆了半箱海报纸卷。值班学长给了她「外勤协作名单」的历年档案,指着最上面那册:「三年前第二季。」林晚戴上手套,翻到四月。外勤栏里,理科区域「勘点」一栏果然出现了与签到表同名的「代拍」,旁边注记「由教务处转介」。她把这一句抄下,圈起来。学长好奇地看了她一眼:「你们校刊这期写得挺深?」 「做做口述史。」她笑一下,把资料还回。 第三站是影像社器材室。指导老师帮她把「PRE-0410」与「一九二零」分别接到同一台转档机,开了两组耳机输出,让她可以来回对b。声波一条条在萤幕上滚动,十三分钟的那段呼x1像海面下规律的脉动——主拍稳、换气轻,落在每个弱拍後半的呼出非常短;「一九二零」里那句「别拍」则像刀刃,声波直、毫不拖尾。她把两者叠在同一个时间尺上,做了三处标记,打印出来。老师看了一眼:「这孩子的耳朵不错。」她只点头,把文件收入夹内,心里那根线再往前扣紧了些——呼x1证实「别拍」不是沈柏晨,十三分钟的「小变奏」只属於周时渊。 午休铃一敲,她折返教务处。门内正在开小会,导师坐在靠窗的位置,教务主任在主位,几位组长分坐两侧。她站在门边没有进,直到主任示意稍候。十分钟後,人cHa0散去,只剩导师翻文件。主任把眼镜推高,朝她点了点:「找我?」 林晚把已影印回来的工单、章b对纸、学生会外勤名单与摄影签到表一一拿出,语速不急:「我要为校刊专题做事证b对。这张工单标示四月十日申请、十一日h昏到位,章角缺口与现行之章吻合,申请栏仅留首字母。外勤名单记有代拍,注明由教务处转介;同日摄影签到表亦圈同一人。请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