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一九二零的画框 (第5/6页)
主任,三年前这个代拍安排是否经您手签核?」 教务主任闻言没有动怒,反而把文件逐一拉近,目光落在章角缺口上,指腹轻轻摩挲那一小齿。沉默片刻,他才开口:「程序上,外勤协作多数由学生会自主调度,教务核备。当年安排是否经我手,我要回去调卷宗。」语气乾直,与那句「别拍」的音sE有几分相似,却因刻意放慢而软了一层。 林晚没有b问,只顺势补刀:「那晚十九点二十的画面,有代拍者扛三脚架进入後梯,袖口别旧款校徽针,镜头在第三段转角前两度出现白闪;同刻录到一声别拍,声纹与您日常声线相近,但我不做结论,所以才来请您协助调阅。」 空气像被拉紧了一瞬。导师抬眼看主任,又立刻垂下。主任把文件推回,目光仍是平的:「你可以提出正式调阅申请,两个工作天内给答覆。在此之前,请不要把这些未经证实的b对散播。」 「我只做核实。」林晚收回文件,起身致意。转身之际,主任忽然叫住她:「你是二年丙班林晚吧?听说最近常去理科楼。安全第一。」最後三个字落得很重,像把门往回带上。 走出教务处,走廊的风把窗帘往里吹,布料擦过窗钩,发出极轻的嘶声。导师追了两步,在门边停住,压低声音:「别单独行动。」她点头:「我会照程序。」导师看了她一眼,像要说什麽,终究收回:「有事到办公室找我。」 下午课她一字不漏地抄完,心里却在做下一步的节点:傍晚回总务交还原件,让GU长在收文簿上留字;晚间把转档声纹整理成可核对的报告;同时——她需要一把「活的」钥匙,能把代拍者引到可以对质、又不致生变的地方。 h昏一到,她准时回总务还件。GU长翻了收文簿,在「工务协同b对」一栏写上日期与两字:「已核」。字不漂亮,却像另一枚章落在程序上。她道谢,刚要离开,GU长忽然慢慢开口:「三年前那件事,你不是第一个来问的。前两年也有人来看章,拿着影像说要对。」他没有说是谁,只把保温杯搁下:「但问到一半就不问了。」 「为什麽停?」她忍不住问。 GU长耸耸肩:「可能觉得答案在别的地方。」顿了顿,又像随口补充,「也可能,是被谁劝了。」 暮sE压低,C场的灯一格格亮。她往宿舍方向走,到一半又折回,从教学楼侧径绕到旧T育馆。看台下仍旧空,铁架在风里震出低低的嗡鸣。她蹲下,从包里拿出昨晚印出的帧图与今天的声纹b对,夹进一个透明大信封,封口上写了四个字:「请回覆」。她把信封塞进看台下第五根梁的Y影缝隙,轻声道:「十九点四十五,理科後门。」 1 那是她给「匿名影子」的节拍。她需要他——那个手腕裹黑绷带、右鞋尖磨损的人——把圈补完:谁扛三脚架撞镜头、谁在代拍、谁在那三分钟里说了「别拍」,以及,谁被劝停过追问。 时间像被她口袋里那枚x针固定。十九点四十五,她站在理科後门外的香樟下。夜风带着cHa0,叶面相互擦过,像极轻的鼓声。两分钟後,Y影里果然走出一个人,衣袖仍缠着那圈黑sE绷带,右鞋尖的磨损在路灯下很清楚。 他没有套话,直接低声:「你把门打开了。」指的是总务与教务两头同时动了。 「我需要你把另一扇也推开。」林晚把透明信封递过去,「三张图,一段声纹,三个清单。我可以调卷,但我需要有人给我位置。」 他cH0U出内容,目光快速扫过,指尖停在「由教务处转介」那行上,嗤了一声:「当年的效率。」又点了点袖口帧:「旧款别针没几个人戴,你查得差不多了。」 「名字我不急着要。」她说,「我只要明天晚上,他在一个地方出现。」 「哪里?」 「校史室。」她望向图书馆方向,「原底、卷宗、签到、章,全部都在。我只需要他不否认。」 「他不会来。」匿名者语气很肯定,「但他会派人来。」 「也行。」她x1了一口风,「明晚十九点二十五,校史室,灯箱前。我要他看见一九二零。」 1 匿名者沉默了三拍,收起资料,低声道:「明天这个时间再在後门拿回覆。」说完转身,又像想起什麽,回头补了一句:「你身边的人,别让他们替你受伤。」 「我只让证据站到前面。」她回。 他摆了摆手,消失在走廊尽头。林晚站在原地,把外套内襟的x针往上推了一格,金属边缘贴在锁骨上,冷得她更清醒。她没有回宿舍,绕去琴房门口,没有闯,只站在门外,隔着木门轻轻敲了三下——那是十三分钟前的拍点。门内没有琴声,却像有一阵极淡的和风从门缝里掠过,带着某种只属於某个人的安定。 她对着门缝很小声地说:「我把每一个节点都排好了。」说完转身,沿着长廊走开。脚步与走廊灯的明暗交替合成了新的节拍。她知道,这一章还差最後一块——让「不承认」没有空间——而她已经把场与证据都摆好,就等人落座。明晚,校史室里的光会把一九二零投在所有人的眼睛里;而在那之前,她还有一夜,要把报告打好、把每个b对印在纸上——像把音符一个个写回谱面,准备落下真正的主音。 Part5|灯箱前的对质 晚自习前的那一小时,图书馆二楼的影印机一路轻响。林晚把声纹对照、袖口帧图、鞋带帧图、器材登记、外勤协作名单、工单章角b对,一份份排版成报告,封面只印了四个字:一九二零。她没有署名,把每一页右下角标上页码与时间码,像在谱尾写小节号。做完,已近七点。她把两截系成一条的红鞋带收入夹层,x针别回内襟最高一个扣眼,深呼x1一次,往校史室去。 走廊灯在她头顶一盏一盏亮过去,地面被切成明暗相间的格。校史室门半掩,老老师照旧坐在窗下抄卡,见她来,只抬了下眼皮,示意她用灯箱。十九点二十五整,她把底片放上灯箱,调亮到能看清每一道铅笔注记的程度,再将迷你带输出的三张关键帧排成一列:袖口别针、白闪前一秒、鞋带扫过。最後,她把报告封袋放在灯箱旁,等人。 第一个到的是沈柏晨。他没有进门,站在门槛外,目光扫过灯箱与报告,像确认场地摆位。他与老老师点了下头,靠窗边站定,不说话。十九点二十八分,匿名影子准时现身,黑sE绷带仍在左手腕,右鞋尖的磨损在灯光下像一道暗弧。他没有走进来,只在门外对她极轻地b了一下「两」——两分钟。 十九点三十分,脚步声由远及近,一前一後。前面那个年轻男人先入门,穿深sE衬衫,袖口收得很乾净,衬衫扣到第二颗,旧款校徽别针在腕骨上一闪。後面半步的是教务主任,神情仍旧平,话不多,进门前微微颔首,算是与老老师打了招呼。匿名影子没有露面,只把身影收进门框外的Y影里。 「你要看什麽?」年轻男人开口先问,声音直、乾,语尾不拖——与迷你带里那句重叠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