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三国_第一章浊世之眼水镜观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浊世之眼水镜观天 (第1/1页)

    建安十二年,秋,水镜山庄。

    暮sE四合,山风裹着残叶扫过草庐檐角,惊起几只寒鸦。司马徽拢了拢青灰sE的宽袖,指尖拂过石案上将熄的茶炉,目光却始终凝於天际。远方烽火如星点,映在他深邃的瞳中,恍若浊世倒影。

    「参星暗,文昌摇,紫微斜照??」他低Y着,声若山泉漱石。案头一盏青铜星盘悄转,三枚古钱叠於「离」位,隐现裂纹。

    童子阿黎抱着一捆新采的药草踏进院门,见先生独坐观天,不由缩了缩脖子:「先生,今夜星象可是有异?方才山脚猎户说,许都那边又乱了,曹丞相斩了孔融满门??」

    司马徽未回头,只轻叹:「星象乱,是因人心乱。紫微帝星偏斜,非天之过,乃人世失道。」他执起案上一卷竹简,指尖点在「三人可为天下主」一行小字上,「你看,天命本有三分之数,如今却似沙塔将倾。」

    阿黎凑近细看,竹简上竟无一字,唯有点点墨痕如星罗棋布。他挠头道:「先生又打哑谜了!您常说刘皇叔仁德、孙权守成、曹C雄才,既是天命所归,怎会倾覆?」

    「若三人皆执於争,而非安,便是三把火同焚一鼎,终成灰烬。」司马徽起身,衣袂随风翻飞如鹤翼。他走向崖边一池碧水——此池名「镜潭」,晴夜可映星宿,诡异的是,此刻潭中星图竟与天象全然相逆!

    「咦?潭里的参星明明亮得很!」阿黎惊呼。

    「潭映本心,天显表象。」司马徽俯身掬水,水纹荡开时,潭底忽现幻影:一袭布衣的刘备在新野街头为老妪修履,江东周瑜抚琴时弦断泣血,许昌g0ng殿内曹C对镜自视,镜中却是一具白骨??

    阿黎看得脊背发凉:「这、这是何意?」

    「天命之手原可袖观,但如今??」司马徽抬眸望向北方,目光似穿过千重山峦,「徐庶之母被困曹营,凤雏将陨落凤坡,孔明若出山,必陷三顾之局——每一步皆导向三分相耗的Si结。」

    话音未落,潭中幻影骤变:赤壁火海焚天,庞统中箭坠马,诸葛亮五丈原秋风萧瑟??最终定格在一幅白骨盈野、千里无J鸣的荒原。

    阿黎「噗通」跪地,声音发颤:「先生!您既预见这些,为何不出手?您常教导圣人无为而治,可这??这哪是治世,分明是炼狱!」

    司马徽沉默良久,忽然轻笑一声:「你可知我为何隐居此山庄?」不待童子回答,他自顾自道:「昔年我游历天下,见h巾乱起,百姓易子而食,曾发愿以谋略平世,却发现人力终有穷,强扭天命反噬。」他指向潭边一株老梅,「如这梅树,若强迫它冬日开花,根脉必伤。」

    「那现在为何又动念?」

    「因见一线生机。」司马徽从袖中取出一封密信,火漆已拆,露出「元直手书」四字,「徐庶来信求救,其母被程昱伪造书信骗往许都。此局本是曹C撬动刘备根基的关键一步??」他指尖轻点,信纸飘落潭中,墨迹遇水竟重现新字:「劫可化缘,Si门藏生」。

    阿黎看得目瞪口呆:「先生要救徐庶?」

    「非止救一人,而是拨转命运之轮。」司马徽拂袖转身,草庐内一盏吾灯倏亮,「刘备失徐庶,如舟失舵;徐庶陷曹营,终身抱憾。若在此处埋下新楔,或可让乱世英雄各归其位——」他语声一顿,忽扬声道:「窗外客人既至,何不入内一叙?」

    柴门「吱呀」而开,一名斗笠客闪身而入,揭帽後露出张英气b人的脸庞,腰间吴钩寒光凛冽:「水镜先生果然洞若观火。在下东吴鲁肃,奉周都督之命前来请教:江东若抗曹,胜算几何?」

    司马徽执壶斟茶,雾气氤氲中淡然一笑:「子敬兄夜访深山,真为求卦?抑或是探我是否已选定明主?」

    鲁肃神sE一僵,随即苦笑:「先生明监。都督担心若您出手助刘备??」

    「告诉公瑾,」司马徽推过茶盏,盏中茶叶竟聚成舟形,「水镜之心不在扶谁称帝,而在寻一条少流血的路。譬如这茶舟,能渡人,亦可倾覆,全看持盏者如何运筹。」他忽然侧耳听风,眉峰微蹙:「子敬速回吧,山雨yu来,你的随从已遭曹营暗哨盯上。」

    鲁肃大惊失sE,拱手yu退,又忍不住回头:「先生究竟yu如何破局?」

    司马徽望向再度恢复平静的镜潭,轻声道:「先救一痴心人,再解一场Si劫。至於第三着??且看天意是否容我这颗石子激起涟漪。」

    雨点骤落,打散满潭星影。阿黎望着鲁肃消失在山径的背影,喃喃道:「先生,您说要拨转命运,可自己却不愿涉世太深,这不是矛盾吗?」

    「痴儿,」司马徽抚须长叹,「治大病当用缓药。我此番出手,不过是为天下英雄多开一扇窗——愿不愿推窗见月,仍看他们自己。」他袖中三枚古钱铿然落地,这一次,竟全数立於「坤」位。

    雨幕深处,镜潭倒映出他吾绝的身影,恍若乱世中一枚定盘的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