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七章|到家的路,用三下门铃 (第1/2页)
早上八点半,东窗把光往桌面推了一指宽。 日和把白板擦乾净,写上今天的标题:「迎接一位会把在带来的人」。下方分四栏:光/声/节奏/规矩。 椿在玄关检查「门打开在这里→」的小箭头和瓶盖盒,确认盒盖开合不卡;又把门铃节奏贴在门边——两短一长=OK。 她们准备访客包:一张缩小版的手势卡、一枚云形的窗帘绑带、一圈透明静音圈杯底用、还有一张A6「访客三问」卡: 1.我要带什麽进来? 2.要留什麽在这里? 3.现在一定要说吗,还是先在? 桌上摆好两杯水,杯底先垫上静音圈。白墙上方,米sE灯罩关着,等待被点亮的那一刻;东窗的光够用,不必多。 --- 十点整,杏和传来一段短语音:「在路上。」背景是车站人声与广播。她照「巷弄Y影版」准备走那条七分钟的家路。 十一点五分,她再传一段:「转进第二条巷子,有两条一样的巷。」语气不慌,但步伐停了下来。 日和看了一眼椿。 「声音导览。」椿说。 她们把之前做好的家路索引叫出来: 蓝sE自贩机的嗡声A 小学钟声B 竹竿敲栏杆的叮C 「ゆ」旗帜在转角的布声D 家门口两短一长E 日和打字:「站在蓝sE自贩机前,录十秒嗡声。」 十秒後,档案传回来,嗡声偏高。椿b对:「你在A的另一台,请後退三步右转,找嗡声低一点的。」 又十秒,对了。杏和打字:「收到A。」 下一步她们要她往前走到牵球的墙,停下听小学钟。钟没响,却传来孩子笑声。日和说:「那就用笑声版B。」 杏和回一个云的贴图,像隔空点头。 转到红砖烟囱那条巷,布幡一晃一晃,布擦过木竿的声音轻得像说「请」。 「D到站。」她传过来。 最後一段,她们请她在门外轻按门铃三下——两短一长。 屋里的铃声和屋外的手指节奏对在一起,门把转开的瞬间,两地的在像被明明白白地写在同一行。 --- 玄关的影子很薄。 杏和第一个动作不是说话,是把带来的小玻璃瓶放到鞋柜上——瓶里是三颗河堤的小卵石,水中镇纸一样沉。她伸手m0瓶盖盒,投进一枚汽水盖,口型轻轻说:「我到了。」 盒盖「啪」一下。这声音,b任何欢迎都更准。 拥抱在第二拍才来。 日和抱她,肩膀靠着东窗的斜光;椿在旁边b「向下压」——慢一点。 三个人笑起来。不是大笑,是一种把身T放进房子的笑。 访客包交到杏和手里。她先学门边的两短一长,又看了一眼白板上的四栏,主动念出访客三问:「我的回答是——带河堤进来,留一枚瓶盖,先不急着说,先看你们的家。」 --- 午餐不是仪式,是饭。 玉子烧三明治切成三块,剖面g净;味噌汤小滚,泡不乱跳。杏和端起杯子,杯底贴着静音圈,放回桌面时只有一个很轻的「咔」。 椿忍不住录下来:「声音瓶:来客第一口放下?12:12。」 吃到一半,楼上便条投进来,夹在门缝:「欢迎。今天的脚步声很慢。」 杏和看一眼,笑:「邻里索引里的第二张楼上便条。」 日和把它夹进索引。旁边写:「慢,是一种礼貌。」 --- 饭後,是家里导览。 不是看家具,是看位置—— 防灾cH0U屉:每样物品的位子与每月最後星期日检查的小圆点; 家里三问贴在厨房墙:动作会不会吵/吵到谁/换方法; 光索引:早东窗、午白墙、夜米sE灯; 门边的在卡:翻面=在/需要。 杏和点头,像把这些小磁铁一颗颗放进心里可x1附的地方。她在白板下角写下今日日期,按了一下两短一长,像替「新住址导览」签收。 「下午要不要去ゆ?」椿问。 「去。」杏和回答得很慢,「我想用这里的水把今天也泡进来。」 --- 出门前,邻居太太敲门,手里拿着一包方形小点心:「给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